5月21日,寧夏賀蘭山巖畫景區,“90后”的侯凱手持相機,三腳架上長長的鏡頭,正在瞄準樹梢上休憩的喜鵲。侯凱屏氣凝神,一動不動。“咔咔咔”,喜鵲突然振翅飛走,他急忙按下快門連拍。 清晨踏露,深夜披星,成為侯凱多年來逐鳥攝影的日常寫照,從2018年開始用手機拍攝,7年來,這位拍鳥“發燒友”足跡,踏遍了賀蘭山巖畫景區所在的賀蘭口每個角落。 “在賀蘭口,各種鳥兒是我最好的朋友。”侯凱翻著剛剛拍的照片,講述拍鳥緣由。侯凱是賀蘭山巖畫景區一名觀光車司機,在景區工作,自然近在樓臺先得月,看著身邊巖羊與各種野生鳥類越來越多,有不少是從未見過的珍稀鳥類,望著色彩艷麗的鳥兒展翅翱翔,侯凱總想將這瞬間定格。 “一開始用手機,多拍,多向來景區的攝影老師們學構圖、學光影,漸漸地,景區也需要有了專門的攝影人員,拍攝圖片用于景區宣傳。為我配置了專業的相機與鏡頭,那一刻,我如獲至寶。”侯凱說。 “拍鳥達人”用鏡頭記錄生態之變。 “鳥槍換炮”的侯凱,更加癡迷攝影。“拍攝鳥類最大的樂趣在于,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將拍到什么畫面,有太多的不確定性。”侯凱說,要抓住它最生動的那一瞬,就要有能耐得住寂寞的等待。 “這一窩喜鵲下崽了,這會兒他們的媽媽應該出去捕食了。”“就是這個枝頭,我昨天在這里拍到紅角鸮,特別呆萌!”“野雞通常愛出現在這片樹林。”……談及賀蘭口的鳥兒,話不多的侯凱一下變得滔滔不絕,如數家珍。 每當拍到從未見過的鳥兒,就是侯凱最為激動的時刻,拿著照片上網查,問專家,搞明白鳥的名稱、種類,還要了解這種鳥類的生活習性。 “只有了解了鳥兒的生活習性,知道它喜歡啥,才能更好地保護它,保護好美麗的賀蘭山。”如今,只要有時間,工作之余,侯凱總會扛起“長槍短炮”出發。 鳥兒的每一次展翅,每一次捕食的瞬間,都令在相機取景器后的侯凱心跳加速。 “拍鳥前,先愛鳥”。年輕的攝影師侯凱有著自己的“打鳥觀”,在拍攝時,他和愛好攝影的同事們順道巡查鳥類的生活環境,也向游客科普拍鳥知識,保持安全距離,不要驅趕鳥類。 賀蘭山紅尾鴝、紅喉歌鴝、黑鳶、白腰朱頂雀……如今,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出現在侯凱的鏡頭里,與之相對應的是,近年來,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益完整的“生物鏈”,各類野生鳥兒或結伴遷徙,或駐足棲息,用靈動的身姿勾勒出一幅幅絕美的生態畫卷。(寧夏日報記者 何耐江 文/圖) 附:侯凱賀蘭山鳥類作品 藍馬雞,是寧夏區鳥。 紅喉歌鴝。 黑鳶凌空展翅。 展翅飛翔的雉雞。 賀蘭山紅尾鴝。